鼓组的拾音要点
    时间:2023-01-09      来源:《演艺科技》       浏览量:      分享:

        摘   要:

          阐述根据鼓组、鼓手、音乐风格及录制环境等因素,拾取鼓组整体声音和各鼓声部声音的技巧,并阐述前期录音的总体原则。

    录鼓似乎是一个陈旧甚至过时的老话题。现在的音乐录制中,的确比从前少见到实录鼓的情况。实录鼓固然没有使用软音源来得方便、经济,并且实录鼓若操作不当且暂不说质感与音乐性的问题,或许会将底噪、不需要的嘈杂空间声一并带入音轨,导致录制的效果还不如软音源。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进行实录呢?首先,有不少追求品质的音乐人、制作人等,仍然坚持实录;其次,在技术操控得当的前提下,实录的音色多样性远超软音源(这里并不是指不同品牌型号的鼓,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收录的独特声音);最重要的是,实录的鼓声更加自然,不会出现任何“机械”的声音。录鼓的技术有多种,因此,笔者着重在实际应用方面,根据鼓组、演奏者、音乐风格及录制环境等因素,阐述鼓组拾音技巧及要点。
    1 关于Overhead与Room传声器的拾音

    Overhead(吊顶传声器)的作用是什么,即为什么要用Overhead?学术书[1]中的阐述是Overhead拾取整套鼓七八成的音色,这一说法被大众所认可。又一些录音师认为,在为获得某些风格中干净的声音,Overhead主要负责镲片的拾取,同样适用这一理论。那么究竟为什么使用Overhead?

    试想一下,一套鼓的声音中,假如没有Overhead,会出现各鼓独立的音色,且很可能没有镲片声。所以,收取镲片声音,是Overhead一大重要作用。然而除了拾取镲片的声音,Overhead还有更重要的作用:拾取整体的声音。因为鼓组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为什么把鼓组叫做“一套鼓”而不是“1支底鼓4支嗵鼓2支军鼓几张镲片”,失去了Overhead,会使这组乐器一个个分离。Overhead与Room(房间传声器)作用相似,都起到提供“整体”声音的作用,但拾取对象不同,Overhead使每个单件乐器组合成整体,Room则使鼓与整个房间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当对Overhead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则对鼓顶部的拾音就会有相应处理。

    接下来,Overhead的摆设方式,用什么传声器,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关于怎么摆,从传统的各XY、AB、ORTF,到Glynn Johns、Recorder Man,甚至还有小众的Jojo Mayer(见著名鼓手Jojo的影像,传声器摆在鼓手背后)等。笔者认为,没必要完全照搬任何一种“标准”的摆法。用一对全指向传声器以XY方式摆放在正上方,声音有问题吗?相信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满足基本要求,但符合作品风格吗?有特点吗?不一定。举个例子,类似Dream Theater(梦剧场)前鼓手Mike Portnoy 这样的超级庞大鼓组(见图1),由两套鼓组成大半圆的规模,笔者用2支心形电容传声器摆成AB制式,音色整体上可以满足要求,但其中最有趣的堆叠镲(stack)的密集演奏,以及横跨左右2张吊镲(crash)的立体声丰满感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

    图1 Mike Portnoy的庞大鼓组

    笔者认为,Overhead可灵活多变。再列举一个自己实践的实例,有一首融合爵士乐的鼓组录音,鼓组较大:2支军鼓,3张节奏镲(Ride)以及极左极右2张crash(见图2),为了能获得强烈的立体声效果,将偏 Floor tom(地嗵鼓)的一支略降低,并使其更朝向右手边的2张Ride和2支Floor tom,且与另一支传声器距离军鼓的距离一致;整体高度适中,使鼓组听感上距离更近(见图3)。至于传声器的选择同样需要灵活设置,也与鼓组的摆放、鼓手、音乐风格息息相关,如鼓件不多,但希望获得宽声场的效果,可以选择超心形的传声器;如果录制传统爵士乐,选择全指向的传声器(如DPA 4006或者Shure KSM141)会与音乐风格更加融洽。

    图2 一首Fusion风格的作品鼓组摆放

    图3 该鼓组中Overhead的“一高一低”摆位

    为全方位认知鼓组的声音,除需要站在鼓的面前听到整套鼓的声音状态,还需要站在鼓手的身边,甚至像鼓手一样踩一踩底鼓踩锤、打一打军鼓镲片,因为鼓手在为鼓调音时,总是基于鼓手自己的位置而非鼓组的正前方。因此,录音师在正前方所听到的鼓组声音可能并不是鼓手所调整出来的。当然,有一个小的技巧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即在靠近鼓手双耳处(以不影响鼓手演奏为原则)摆放一对频响相对平直的传声器当作第二Overhead,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如图4所示。

    图4 鼓手双耳上方的DPA 4011作为第二Overhead

    Room传声器的摆位同样灵活多变,不仅与鼓、鼓手、音乐风格相关,更与录制场地的环境:房间的大小、墙面类型、混响时间等有关。当鼓手在试演奏的时候,可以绕着房间走动,仔细听每个位置鼓声的不同。比如一首Hard Rock(硬摇滚),可能需要找硬墙面、低频更厚实的环境,用有指向性传声器指向地面;一首Soul(灵魂乐曲)可能需要找各方面均衡的环境,使用全指向传声器指向鼓组等。关于Room传声器可以尝试一些非常创意的摆放,以获得一些特殊的效果,如用高频相应平滑的传声器放置离鼓组较远的位置,如图5所示,并将话放增益开到较大,在使用非常强的压缩制造抽吸感或失真感,使鼓组的声音更加硬朗;或是将传声器放在墙角拾取特殊的效果声音等。

    图5 获取特殊效果的Room传声器摆位
    2 点传声器的近距离拾音

    前面所述,Overhead与Room传声器用于制造鼓组的整体感,那么或多或少的点传声器则用于补充鼓组的细节声音。

    作为录音师,即便有很好的审美取向,也未必就能录出满意的声音,尤其是底鼓。底鼓的拾取中,同样可以有各种变化(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不应出现完全一样的底鼓声)。需要关注的重要一点是音乐类型,在传统三重奏爵士乐中出现一个颗粒分明而又带有明显punch感(槌头打击鼓面的硬朗感)的底鼓声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而金属音乐中也不希望底鼓只剩下低频而被失真吉他和贝斯掩蔽。另一个要关注的点是,底鼓共鸣面有没有开孔?鼓皮是磨砂皮还是透明皮?里面是否填充鼓枕?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拾取的声音效果。对于底鼓,有一些特殊的尝试供大家参考:使用铝带传声器(比如 Shure KSM313,Royer 121等)略偏离中心的位置,可以拾取到丰富的共鸣,以及非常“木头味”的质感,如图6所示;用频响平直的广播类动圈传声器(例如EV RE20,Shure SM7B,sE Dynacaster等)摆在底鼓中心或打击点偏下的位置或者开孔处,可以拾取非常中性的声音,并且可以很好地隔离其他鼓的串声;用电容传声器拾取打击面甚至打击处可以得到偏薄、punch样的声音;另外,拆掉外鼓皮,将传声器深入鼓内可以得到一种类似老摇滚的“篮球弹起”一样的声音。

    图6 使用Shure KSM313铝带传声器拾取底鼓“共鸣声”

    军鼓与嗵鼓的拾音会有些困扰,一是串进太多其他鼓和镲片的声音,二是军鼓或地嗵鼓出现不需要的泛音,不堪其扰。关于串声问题,录制中在不影响整体声音的前提下,以音色细节为主,不要一味地追求不串声。笔者认为,适度的串声是必要的,但以不影响该声源的后期处理为原则,若每个传声器收取的声音都过分干净,就会感觉如同假的鼓声,极度不自然。当然,尽量将传声器的指向位置远离镲片和其他鼓,或者使用超心形的传声器以减少形成干扰的串声。在军鼓和地嗵鼓的拾取中,若无特殊需求,笔者认为不需要做过多的制音。只要鼓面调整得当,其泛音、延音都是它本身就有的,也是必要的,且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泛音会非常自然地融入鼓组和音乐中。若泛音确实过度,可以通过将传声器放平指向军鼓中心或略提高摆位并有一定倾斜指向鼓面中心来解决。过度地“贴胶布”会让鼓声单调且发闷,特别是当混音师想要多一些泛音的时候,拾取中的缺失是无法弥补的。当然,如果需要制作一些The Beatles、Bruno Mars的那种“闷”声(在鼓上放置毛巾),需要转换思路及做法。

    其他点传声器,如拾取踩镲、Ride等,在整体混音中所占比例不是太大,视情况而定。

    3 鼓组拾音的几个要点

    (1)Overhead与点传声器的平衡

    鼓组的拾音需要非常清晰的思路,需要做“减法”,不可一上来把点传声器作为重点,给每个鼓摆上一支传声器,底鼓摆上三四支,这就本末倒置了;能用Overhead拾取清晰的声音,就无须过多使用点传声器。如为一首传统的三重奏原声爵士乐拾音,笔者仅使用了2支Overhead、1支底鼓和1支军鼓传声器(最后混音时没有使用),试想再增加嗵鼓和踩镲、ride的拾音点传声器,反而会影响融合度,因为这类音乐更注重整体感,而不是每个鼓都有深邃的低频、明亮的打击感和优美的泛音。如果Overhead里节奏镲的stick definition已经足够好,踩镲已经足够清晰,就不要给它们再多加点传声器;军鼓如果足够明亮饱满,细节丰富,那么就不要在底部加一支传声器拾取响弦的声音。当然,现在越来越多录音师喜欢同时录下Midi信号,以便后期套用其他的音色(类似吉他的ReAmp),这样的方式比多摆几支不必要的传声器更加实用。

    (2)掌握拾取乐器的发声特点

    充分了解乐器的发声特点,不可“想当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通常看到China镲片,会认为音量很大,就会加大传声器的拾音距离,然而还有一种叫做Swish的镲片,与传统意义的China外观非常相似,而鼓手是当作Ride来使用,其音量并不大,并且还相当重要,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会忽略它。为避免这类情况发生,需要与鼓手多交流,当然,自己尝试演奏鼓组是了解乐器最好不过的方法。

    (3)了解录制音乐风格的鼓组 “驱动”元素

    于鼓组录音,需要非常了解不同音乐风格下,鼓组节奏的“驱动”元素,这是鼓的整体音色正确与否的必要条件。大部分流行歌、摇滚乐,“驱动”元素主要是底鼓和军鼓,这两者要较大的张力和硬度,才能在音乐中突显出来。传统爵士乐的主要“驱动”元素是Ride和踩镲,需要保证这两者的清晰度。至于是多加点传声器来突出它们,还是减少其他部件的点传声器,这就因人因曲而不同了。

    4 总结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结论:能在前期拾音解决的问题,不要交给后期的EQ压缩。这里其实有两种观点:一是录下与音乐风格非常贴近的声音,使原始的录音素材就已经有足够的风格特点;一是录得非常中性,并且拾取到所有的细节,混音环节再来调整和取舍。笔者非常赞成前一种观点,过度的EQ会干扰相位,带来不自然的声音,混音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解决录音的问题,是用来美化录音的,让声音更融合,风格感更强,但也绝不意味着前期录音可以完全不理会风格与音色。

    以上笔者拙见,敬请业界同仁指正。



    选自《演艺科技》 2022年第二期 雷 剑,颜子力,邓 楠鼓组的拾音要点转载请标注:演艺科技传媒。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演艺科技》。

    (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