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演出经济 “狂飙”:全国演出类票房达9.92亿元,3 小时演出撬动 72 小时消费
    时间:2025-05-07      来源:道略演艺及网络汇编       浏览量:      分享: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艺演出市场热闹非凡,仿佛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据初步统计,假期前三天,全国演出类票房成绩亮眼,高达9.92亿元,大幅超越去年同期。全国范围内,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超过百场,超200万人次观众走进现场。强大的演出阵容、精彩绝伦的节目,不仅点燃了观众的热情,还带动酒店旅游消费超20亿元,成功构建起 “3小时演出撬动72小时消费”的强大联动模式,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关键力量 。

            1、北京:“演艺 +”激活文商旅融合新生态 

            “五一”假期,北京演出市场迎来高光时刻,演唱会的超强 “磁吸效应”格外瞩目。全市共举办1664场营业性演出,吸引观众约66.8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约2.42亿元,较往年同期,演出场次、观众人次、票房收入分别增长约10%、10.9%、29%,火爆态势尽显“演艺之都”魅力。

            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别出心裁,创新推出“假面舞会+演出票+酒店住宿”套餐,将艺术体验与旅游服务深度融合。在8场连演过程中,周边餐饮客流量大幅攀升,酒店合作套餐预订量也急剧增长。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表示:“我们期望通过这种创新方式,为观众提供从‘拖着行李箱奔赴剧场’到 ‘观演住宿一体化’的便捷服务。”

            大型演唱会接连引爆京城舞台。2025 张杰未・LIVE——“开往 1982”演唱会在国家体育场连唱三晚,新裤子“北海怪兽”演唱会登陆北京工人体育场,汉斯・季默传奇音乐会在华熙LIVE・五棵松奏响视听盛宴。华熙LIVE・五棵松围绕演唱会打造“5小时生活圈”,60余家餐饮商户化身深夜食堂营业至凌晨2点,更联动20多家酒店推出限时折扣,将演出流量转化为消费热潮,带动周边商业活力飙升。

            创新融合之下,国家大剧院带来沉浸式文化盛宴。“五一”假期,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被《女武神》的神话氛围笼罩,角色海报沿墙铺展,尽头处的主题打卡装置前,观众身着盛装拍照留念。这场持续 5小时的歌剧 “马拉松”,汇聚七国艺术家的智慧与力量,将瓦格纳的音乐史诗推向艺术高峰。中场休息时,剧院精心准备的 “女武神简餐包” 搭配定制咖啡,让观众在西餐厅畅享剧情讨论时光,文创商店的角色周边也随之热销。

            传统艺术同样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正乙祠戏楼的“四色昆韵・正乙雅集”,青砖灰瓦间,老生的醇厚唱腔与花旦的水袖翩跹交织,《牡丹亭》《单刀会》等经典折子戏轮番上演。画花脸、学矮子功等互动体验,搭配线上直播弹幕点戏、幸运赠票等玩法,让百年昆曲成功“圈粉”Z 世代。南阳共享际的国风沉浸式话剧《因风起》则构建起“剧内剧外皆江湖”的奇妙场景——入场“许愿币”、“曲水流觞”祈福、汉服打卡,甚至散场后还能在咖啡厅与演员惊喜 “偶遇”。这些新玩法的解锁,让很多剧迷不知不觉就在剧场里待上大半天。

            舞台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艺术殿堂,更勾勒出文商旅融合的全新版图。北京正以“演艺 +”为纽带,串联剧场、商圈、景区与酒店,让演艺成为解码城市文化的密钥。

            2、上海:全“新”空间覆盖全年龄段观众

            演艺经济正为上海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能,带来显著经济增量。今年假日期间,上海市共举办 660 场营业性演出,服务观众约 7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5.91%;票房收入约 1.63 亿元,同比增长 59.41%。在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上海演艺市场从未停止的创新脚步。

            “今年五一假期,来上生・新所咖啡戏剧节看戏的观众中,轻老族明显增多,三五老闺蜜们结伴而来,打破了过去小剧场清一色年轻白领的常态。”咖啡下午茶、逛市集购物、进新空间看咖啡戏剧,已成为“五一”一站式休闲生活的新现象。

            自2021年“五一”假期,上生‧新所举办首届长宁咖啡戏剧节,到今年已是第五届。五年来,上海现代人剧社演出制作的20部作品“五一”期间在园区内的各个空间上演。园区内的咖啡馆也纷纷成为戏剧的展示舞台,在茑屋书店酒廊演出过英国名剧《雪莉‧瓦伦丁》,在seesaw咖啡馆上演过原创戏剧《偶遇》,在oats light咖啡馆演出过原创戏剧《情迷爱尔兰咖啡》,在一九四零自行车店演出过美国戏剧《广告牌》。

            今年“五一”期间举行的第五届咖啡戏剧节,更是亮点十足。《纸牌别墅》《不道德的小说》《新月志摩》《怦然心动》四部风格迥异的戏剧,在海军俱乐部、孙科别墅打造出沉浸式观演体验。“今年戏剧节与园区无店不咖啡、假日市集相融合,每天吸引了五六千人来打卡消费。”上海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介绍道。这种创新的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也为文旅消费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上海在聚焦成年观众需求时,也不忘为孩子们搭建艺术舞台。5 月 1 日起,荣威・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精心打造的“光影,咻!”亲子艺术季正式启幕,活动将持续到 6月下旬。该活动围绕 “艺术 + 科技”精心打造,涵盖精品演出、互动装置、光影活动三大活动板块。活动特别引入了意大利、中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的5部精彩剧目,每一部都巧妙融入丰富的光影元素。此外,活动还将戏剧、科技、自然、手工、集市等元素有机结合,推出 “一起度过星期五” 特别企划,从多个维度拓展光影艺术的边界,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剧场与世博洲际酒店联合推出“艺术轻度假”定制套餐,而《奇奇怪怪打击乐》等优质儿童演艺作品则将走进“花木时光里”等商业综合体,构建起“文商旅融合”的新场景。

            夜幕降临,上海的演艺热情依然高涨。5月3日晚上十点,地铁东方体育中心站分外热闹,汪明荃演唱会与星穹铁道演唱会的观众在此汇聚成长龙,大家一边有序进站,一边兴奋地交流着演出的高光片段。距前滩31演艺中心900米之外的东方体育中心举办“星铁LIVE”2025星穹铁道演唱会,吸引了全国各地近3万名同款游戏玩家来沪“打卡”,人均在沪消费3000元以上。网友一句 “爸爸妈妈去看汪明荃,我去星铁 LIVE,分头散场后一起回家”,更是生动展现出不同演出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场景,勾勒出上海多彩的夜间演艺生活。

            同样在晚上十点,地铁中华艺术宫站、人民广场站也热闹非凡,奔驰文化中心《明日方舟》“音律联觉”音乐会、亚洲大厦、上海大世界、上海大剧院等大小剧场的观众在此交汇,共同谱写着亚洲演艺之都永不落幕的动人乐章。

            从白天到夜晚,从儿童到成人,上海正以丰富多元的演艺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与影响力。 

            3、江苏:“跟着演出去旅游”成新潮流

            “五一”假期,江苏演出市场一片火热,超百场精彩演艺活动在全省各地接连上演。大型实景演出、音乐节、演唱会等丰富多样的演艺形式与旅游深度交融,众多景区化身特色鲜明的限定版live现场,实现了演艺经济与旅游消费的协同发展,“跟着演出去旅游”成为备受欢迎的新潮流。

            其中,“音乐节 +”玩法日益多元。5月1日-3日,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迎来了咪豆音乐节。为应对客流高峰,景区别出心裁地将海底捞火锅引入现场,让游客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能享受露天涮火锅的乐趣。来自浙江的乐迷尹恬已是第三次参加咪豆音乐节,她惊喜地发现,现场的美食潮玩场景愈发丰富:在咪豆 Art艺术潮玩区,官方周边、精品咖啡、潮流服饰及新奇手工艺品等兼具设计感与实用性的商品琳琅满目;美食区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风味美食与小吃,全新亮相的“美溧生活馆”集中展示了溧水当地特色美食、文创产品、农产品等。“音乐节越来越像大 Party 啦!”尹恬感叹道。

            5月1日晚,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在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燃情开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6万名乐迷。再就业男团六位成员陈楚生、苏醒、王栎鑫、张远、王铮亮、陆虎齐聚现场,共同演唱《活该》,引发观众阵阵欢呼。音乐节不仅汇聚了众多明星,还融合了安塞腰鼓、河下古镇非遗大秀等多种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除了音乐节,江苏各地景区的特色演出同样精彩纷呈。在扬州瘦西湖洛春堂,互动悬疑剧《你猜》让游客不再只是单纯的观众,而是化身为案件“探员”,跟随剧情发展展开推理,最终揭开真相。连云港渔湾景区的《梦幻渔湾》山水实景演出,巧妙依托天然舞台,运用激光投影、雾森系统、崖壁成像等先进技术,构建出多层次的沉浸空间。演出还首次引入国家级非遗 “铜梁火龙” 表演,1600℃的铁水泼洒成金色星雨,与打铁花、珍珠瀑广场的焰火瀑布交相辉映,带来震撼的视听享受。

            以扬州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大运扬州》行进式游船演艺,自去年国庆节推出后便迅速走红。该项目以“入梦扬州”“吴王开运”“隋唐起运”“康乾大运”“绵长好运”五大篇章为脉络,将扬州从城市肇始、逐步中兴,直至盛世辉煌的历史进程娓娓道来。在现代光影技术的巧妙雕琢下,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古运河褪去铅华,重焕勃勃生机。游客乘坐游船,以独特视角穿梭于历史长河之中,沉浸式感受光影交织、视听交融的震撼体验。项目综合运用声、光、电、水、火等元素,配合投影、机械装置、精美舞美,结合飞行器特技、伴行船辅助与演员精湛表演,让游客用1个小时体验2500年的“穿越”之旅。

            剧院演出与旅游的联动效应也十分显著。舞剧《红楼梦》“回娘家” 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而由其原创作班底打造的舞剧《牡丹亭》首轮巡演也在苏州拉开帷幕;意大利音乐剧《神曲》首次登陆无锡,通过动态影像、光影变幻和机械装置,生动再现了但丁笔下的奇妙场景。 

            “五一”假期的演出热潮虽已渐息,但演出经济依旧蓬勃发展。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依托自身丰富资源与独特创意,在演艺和文旅融合的赛道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展望未来,随着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持续拓展,加之资本与科技助力,演出经济必将在文旅消费领域释放更大能量。

    (内容来源:道略演艺i网络汇编。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