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融入文化领域——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实施6年圆满结项
    时间:2017-01-17      来源:www.ceta.com.cn       浏览量:      分享:

    放眼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文化领域从大数据的应用到云平台的搭建,从3D打印的推广再到VR、AR技术的应用探索,文化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支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2010年以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组织实施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提高文化科技融合水平和效益,将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服务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79个项目


        实现文化工作全覆盖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是由财政部支持、文化部组织实施的重大科研项目,于2010年启动。项目通过开展文化科技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研究,重点解决一批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文化科技问题,突出文化科技的集成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文化科技的创新能力、吸纳能力和转化能力。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启动以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6年来,共立项79项,由85个团队承担,部分开放课题由2至3个团队承担。至2016年专项结束,有83个团队的项目通过文化部验收。”


        在79个项目中,公共文化服务项目18项,文化资源建设项目6项,文化传播项目4项,非遗保护和博物馆建设项目19项,剧场建设舞台设备生产项目13项,动漫游戏项目9项,政策决策平台建设、工艺科技及其他项目10项。涉及乐器改革、工艺美术、舞台科技、公共文化、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博物馆建设与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文化产业、艺术教育等文化行业的各个领域,基本实现了科技在文化工作中的全覆盖。


        以公共文化领域为例,2012年立项,由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云计算环境下智能化数字文化资源信息采集和资源整合及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经过两年时间,研究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方案、智能化数字资源采集技术及文化资源的新型服务模式,实现了对数字文化资源的全局化管理,提升了公共文化资源的云服务能力和水平。


        政策先行


        申报、评审工作稳步开展


        6年来,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立项项目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以点带面、面向深入的态势。技术研发基本形成由浅入深、不断跟进、追踪前沿技术的趋势。


        文化部先后制定了《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为规范管理这一科研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在申报程序上,采取了先行申报选题,经专家论证整合设计后再做课题申报的方式立项。选题申报本身不设定门槛,面向社会广泛征询选题,确保选题来自基层、来自文化工作的需求。同时,请相关专家对申报选题进行论证,重新整合、设计选题,从制度上保障选题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规划性更强,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评审环节上,设置了评分体系,通过对项目实施目标、技术路线、承担单位的研究基础、预测效果分析及经费需求等分项评分,使项目评价更加科学。在项目经费上,加强管理,国家财政首期拨付项目补助经费的80%,待项目申请验收时再拨付其余的20%。从2011年开始,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每年对实施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在项目的执行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将科技在公共文化和文化传播两个领域的应用作为重点支持方向。一方面,有效保障了现代科技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使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有效保障了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和网络化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提升中国文化的表现力和传播力。”有关负责人说。


        借助科技之力


        满足公共文化领域需求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亟须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手段来提升,让传统的配给式服务转化为现代化的体验式、交互式、参与式服务。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与东莞图书馆联合承担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通过综合设计、技术开发、服务体验等研究与实践,提出公共电子阅览室新形态的实现路径和运营模式,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项目实现了研究目标,完善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方式,不仅带动了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快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还促进了各地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方式从单纯复制到结合本地实际的创新,研究成果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和传播渠道建设”,提出针对我国农村现实情况的文化数字资源使用模式体系,研制了“一点通”乡村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农村地区现有传播渠道和终端提升农村地区文化互动传播水平。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通“最后一公里”进行了有力探索。


        “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哥窑多断纹,号曰百圾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因生产黑胎青瓷而留名于世。目前关于古代黑胎青瓷研究分析内容较少,对现代黑胎青瓷恢复烧制工艺的研究更少,不利于当下青瓷技术的发展。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工艺研究”通过挖掘利用当地矿藏的胎、釉料配制技术,结合现代先进工艺设备,对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烧制工艺进行恢复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系统”通过借鉴国内外航运、铁路、公路等标准化的集装箱化运输方式和军事上系列化、标准化功能方舱的开发与运用模式,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共同研究和设计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公共文化需求的系列化、标准化车载公共文化方舱系统。


        产学研相结合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有关负责人介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着眼点。经过专家整合设计并面向社会公布的选题,不仅明确了各个项目研发的重点内容,还就实施主体特别提出要求,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原始技术研发,还要注重集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激发了各类文化科技研发机构,尤其是文化科技企业的参与热情。


        2014年4月,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模块化主题演艺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及典型应用——多媒体数字灯的研发与应用”在广州通过验收。 承担项目的广州市珠江灯光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新型系列多媒体数字灯具,标志着我国系统掌握了多媒体数字灯具的设计和生产技术,灯具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珠江灯光一直以来重视对各种外部资源的利用,不断与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卓有成效的产学研联合工作。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娱乐体验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在2014年立项后,承担这一项目的江苏金刚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专业研发团队,历时两年,开发研制了走在同行业前列的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娱乐体验系统,通过集成AR增强现实、体感可穿戴互动等高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种互动娱乐体验的新方式。该项目成果迎合了当下的技术热点和行业需求,对文化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项目成果已运用到中华恐龙园儿童乐园、横店影视城世界动物标本馆等项目中,截至2016年结项,实现创收8121.02万元。


        “基于绿色光源的舞台功能灯具研发与示范研究”是201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旨在结合舞台表演对灯光的需求,研究开发基于绿色光源的新型舞台功能灯具,重点解决主流LED舞台灯具存在的共性技术等问题。该项目在研发中突破了LED舞台功能灯具二次光学设计、散热、驱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了舞台功能灯具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成果已在北京市少年宫剧场、民族文化宫剧场等场所得到示范应用,推广应用新产品1500套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推进文化科技融合


        解决重大文化发展问题


        2010年至今,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演艺科技、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服务文化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演艺科技领域,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宁波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基于绿色光源的舞台功能灯具研发与示范应用”“数字化大型调音台装置研究”“中国剧院后评估(POE)体系研究”等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提高了我国演艺装备国产化水平和科技含量。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从非遗资源的分类体系研究、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研究、多种新技术手段的融合与运用研究和非遗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了非遗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项目通过交互式展示产品、手机APP传播平台等制作与开发,在武汉动漫创意产业、武当山旅游产业、民族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北京邮电大学承担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快速创意可视化工具与体感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通过可视化工具创作网络游戏作品,直接使用体感设备进行操控。项目成果在娱乐健身、文博展览、医疗康复和仿真训练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通过开展文化科技基础性研究和集成应用研究,力求解决一批具有关键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文化科技问题,充分发挥了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6年来,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的带动之下,文化科技融合效能不断显现,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实现了及时转化与应用。”有关负责人说。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